当前位置:卓创资讯 > 煤化工 > 行业聚焦(专用) > 正文

未来五年丙烯产业链扩能趋势分析

卓创资讯 纪宏伟 2025-02-11 16:02:17   【 】【关闭
收藏

关键词:产业链、拟在建、一体化、产能分布

【导语】近年来伴随丙烯产业链产能快速扩张,行业供应压力逐渐凸显。未来五年丙烯产业链依旧存在大量新增产能释放,产业链一体化扩能趋势较为明显,华东、华南、西北地区新增产能较为集中。不过在2027年以后,产业链扩能脚步放缓,新增产能投产数量预计将出现明显减少,产业链多数产品或将进入平衡修复阶段。

近年来丙烯产业链产能快速扩张,市场由供不应求向供应过剩转变,行业供应压力持续凸显。未来五年,丙烯产业链产能延续扩张态势,部分产品产能扩张速度逐渐放缓。2027年及以前,丙烯产业链新增产能预计仍较为集中;2027年以后,产业链新增产能投放数量预计将出现明显减少。

据行业公开资料整理统计,未来五年丙烯及直接下游产品拟在建装置超过200套,拟在建总产能预计将超过9000万吨。其中未来五年丙烯拟在建装置产能超过4000万吨,PP粒料拟在建装置产能接近3000万吨。化工类下游中,PO、丁辛醇行业拟在建装置数量同样较多。虽然部分拟在建装置投产计划或将搁置,但整体来看,丙烯产业链供应端将维持较高的增长率,供应过剩压力或将持续上升,最终促使行业进入较为漫长的修复期。

主要区域及主要工艺在丙烯拟在建产能中占比最大

未来五年,丙烯产能扩张脚步不停,其中华东拟在建装置产能占比最大,蒸汽裂解及丙烷脱氢工艺仍为丙烯产能扩张的主力军。未来五年华东地区丙烯拟在建装置产能超过1200万吨,在丙烯拟在建装置总产能中占比约31%。西北、华南地区丙烯拟在建装置产能增多,西北地区新增产能以MTO/CTO装置为主,华南地区存在异地扩能情况。山东地区由于近年来产能扩张导致区内供应压力上升,未来五年规划的拟在建装置产能不足500万吨,产能占比有所下降。从生产工艺来看,由于近年来丙烯新增产能以丙烷脱氢工艺为主,2024年丙烷脱氢在丙烯总产能中的占比超越蒸汽裂解位居首位。未来五年丙烯拟在建装置产能中丙烷脱氢工艺产能占比依旧较大,但传统的蒸汽裂解工艺产能占比最高,催化裂化工艺拟在建装置产能较少。未来蒸汽裂解及丙烷脱氢仍是国内丙烯的主要生产工艺,未来五年二者规划产能接近3000万吨,在丙烯拟在建装置总产能中占比超过70%。

聚丙烯拟建装置产能分布广泛,多配套原料丙烯

未来五年,聚丙烯拟在建装置产能同样较多,新增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、华南、华东地区,并且拟在建装置多配套有原料丙烯,一体化趋势较为明显。未来五年西北和华南地区的聚丙烯拟在建产能均超过700万吨,华东地区拟在建产能约500万吨,主要因为这三个地区丙烯拟在建装置产能较多,下游多配套有聚丙烯装置。从新增产能原料来源看,聚丙烯拟在建装置原料以油制丙烯和丙烷制丙烯为主,二者占比超过70%,与丙烯拟在建产能工艺占比相对一致。外采丙烯生产聚丙烯的拟在建装置仅有惠州立拓一套,在聚丙烯拟在建总产能中的占比不足1%。可以看出,未来丙烯产能扩张下游多配套有聚丙烯,产业链产能扩张一体化趋势较为明显。

化工类下游拟建产能同样较多,但整体占比不高

未来五年,丙烯化工类下游拟在建产能同样较多,产能地区分布广泛。未来五年,丙烯化工类下游拟在建产能约2500万吨,在丙烯下游拟在建总产能中的占比约46%。丙烯化工类下游拟在建产能主要以环氧丙烷和丁辛醇为主,由于环氧丙烷及丁辛醇前期盈利良好,因此新增产能规划数量相对较多。新增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、华南和山东地区,多数新增产能同样配套有原料丙烯装置。

产业链扩能一体化趋势明显,扩能脚步将逐步放缓

整体来看,未来五年丙烯产业链依旧存在大量新增产能释放,丙烯新增产能以配套聚丙烯为主,化工类下游为辅,一体化扩能趋势较为明显,华东、华南、西北地区新增产能较为集中。未来三年,丙烯产业链多数产品预计将面临一定供应压力,对产品价格重心上涨存有一定阻力,尤其警惕聚丙烯产能大量释放对丙烯价格产生的负反馈作用。2027年以后,产业链扩能脚步放缓,新增产能投产数量预计将出现明显减少,产业链多数产品或将进入平衡修复阶段。

 
"